新华网坦桑尼亚莫罗戈罗7月17日电(记者郭春菊)制砖坯、挖渠沟、建水塔、造房屋……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北约240公里的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20多名中国工程师、农业专家和100多名坦桑尼亚工人一起顶烈日、战高温,不辞辛劳地建设着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帮助发展坦桑农业、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谱写新的篇章。 记者日前走进工地,看到工人们有的制砖,有的锯木,有的开动挖土机修建水渠,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 项目负责人龚贞建介绍说,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立的援非八项举措项目之一,于2009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项目占地62公顷,建设总工期13个月,由中国重庆农业科学院与重庆农垦集团共同组建的重庆中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承建。 龚贞建说,初到坦桑,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中国工程师和农业专家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有许多困难是原来想象不到的。生活起居用水,要靠自己打井;许多施工人员感染疟疾,发生原因不明的皮肤过敏,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小小的机械配件由于在当地难以买到,他们不得不常常往返于240公里外的达累斯萨拉姆,施工进度因此被拖延。 尽管条件艰苦,但项目有关人员深知援外工程影响重大,决心尽全力建设好工程项目。龚贞建说,他们经过考察发现,当地生产的建筑用砖强度不够,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只能自己制砖。经过中坦双方人员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项目已经通过了中期验收,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坦桑尼亚工人威廉说:“我跟着中国工程师学到许多东西,将来回到家乡也要运用这些技术,并传授给其他人。” 农业专家陈华林表示,坦桑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发展农业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但是坦桑在发展农业方面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差、农业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比较落后,没有什么新的品种。坦桑的农业主要是靠天,经不起自然灾害,农作物产量较低。 陈华林说,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成后,计划在3年内培训3000名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并把先进技术和品种在这里进行示范推广,带动坦桑农业发展。 中国政府还向坦桑尼亚派遣了3名农业专家,帮助制定适合坦桑农业发展的政策及规划。坦桑尼亚农业专家和媒体认为,中国发展农业和减贫经验值得坦桑尼亚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