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坦双方专家代表,在坦桑尼亚马千里(Chollima)农科所开展中坦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本次对接交流,旨在研讨双边后续合作方向,共同推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中国援坦农技示范中心专家一行代表中方参加了交流,并参观了马千里农科所水稻资源圃及试验基地。 会上,马千里农科所代理所长Salum Mbegu先生介绍了该所科研、人才、基地、种质资源等情况,以及多年来与援坦农技示范中心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并充分肯定了示范中心近年来在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与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高度赞扬了中国专家传播的高效栽培技术和提供的高产优势新品种,相信从今以后双方的合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也更加愉快。援坦农技示范中心负责人王骞主任围绕中非合作论坛南非约堡峰会上有关“10+10项目”背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在提高坦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种业发展咨询及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从而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及加工水平,助推双边国际贸易等业务的开展,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促进援坦农业示范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交流,双方达成了合作共识,也将有效促进未来各项合作工作的开展。 中坦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建设项目,是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南非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的“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中的相关内容之一。通过建立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加大中方与非方在农业新技术研发、先进农业技术转让和农业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力度,以提高非洲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非洲国家粮食安全,推进非洲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坦双方相关单位已于2017年12月11日在海南召开的“第四届中非农业合作研讨会”上,签署了“10+10合作机制”建设协议。
|